公众号搜索
学校概况办学特色新闻中心学部专栏家校沟通招生招聘
家长学校
亲子共读家长学校

【阳光家长学院】咨询师解读|孩子凡事总是谈条件,要奖励,如何正确引导?

发布者: 浏览次数: 7282022/01/07

【阳光家长学院】咨询师解读|孩子凡事总是谈条件,要奖励,如何正确引导?

孩子凡事总是谈条件,

要奖励,如何正确引导?

1.png

2.png

3.png


物质奖励是方法不是目的。方法不是问题,年幼的、低年级的孩子借用一些物质奖励的刺激,会更有动力和兴趣做事,帮助养成一些好的习惯,培养出内在动力。

问题在于:家长能不能心里清晰自己的界限,考虑好奖励的度,行为上坚定地执行。

4.png

 

最 后

最后,慎用物质奖励,注重精神奖励

 

a 尽量不要将物质奖励与学习活动直接挂钩

“如果将物质奖励与学习活动直接挂钩,学习目标容易发生转移。我们在学习上给予孩子的刺激物最好选择替代品。何谓刺激物替代品?比如说贴纸奖励或者小红花奖励等”。例如,根据孩子的学习表现给予孩子相应的贴纸奖励,孩子每获得10枚贴纸就可以兑换1枚奖章,学期末还可以把得到的奖章换取相应的礼物。这样的“代币制”既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,也避免了孩子把“良好表现”与“物质奖励”直接画上等号。

 

b 在奖励孩子时,以鼓励为主,奖励为辅

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奖励的同时,配合使用诸如拥抱、赞美、书面表扬等鼓励方式。尤其对于幼儿来说,精神的鼓励远比物质的奖励重要。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,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往往来自亲密的人的评价,比如说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、老师这些“重要他人”。孩子得到越多积极正向的评价,其自我认知也越趋向积极,拥抱、抚摸、口头书面夸奖等鼓励方式,传达的信息是我和你心连心,我相信你能做得好......

 

c 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

在面对成绩的时候,归因于努力学习的过程,而非奖赏的制度。家长应该注意孩子学习的主体性地位,在对孩子的反馈中多隐含一些类似“这次已经做得很好了,下一次你继续认真努力,就能会获得更好成绩”或者“你之所以能成功,是因为你非常努力,妈妈这周带你去野外玩,放松一下”等积极的信息。这样就把孩子的成绩与他努力的过程挂钩,奖赏只是附带的,而非最终的目的。

上一篇:【阳光家长学院】期末考来了|“我快爆炸了”辅导作业家长崩溃?这才是辅导作业的正确“姿势”下一篇:【阳光家长学院】打开眼界和想象力 5套科普书籍陪孩子过寒假
  • 亲子共读
  • 家长学校
学校概况
团队介绍办学理念美丽校园联系我们
办学特色
特色课程特色管理
新闻中心
校园公告校园动态媒体报道活动专栏
学部专栏
小学部初中部
家校沟通
每周菜谱家校问答
招生招聘
招生信息在线报名招聘信息在线应聘
学校概况
团队介绍办学理念美丽校园联系我们
办学特色
特色学校特色教学特色课程特色管理
新闻中心
校园公告校园动态媒体报道活动专栏
学部专栏
小学部初中部
家校沟通
每周菜谱家校问答
招生招聘
招生信息在线报名招聘信息在线应聘

微信公众号

地址:莆田市涵江区白塘街西20米 电话:招生13515937776(蒋老师),招聘17850206690(阮老师) 邮箱:
浙ICP备20005170号-6
 DESIGN BY: HUUD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