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阅读文章之前,我们先问自家宝贝几个问题,当然问的时候,您也可以同时问问自己:
2024年的新年计划是什么?
有按计划进行吗?
实现了多少?
有做出调整吗?
回答好了吗?你们是不是更了(xiǎng )解(zòu)对方了呢?
为什么我们制定计划,大多时候只是个“计划”?
“这周我要读完三本书”然后新书吃灰又一周;打开书“我懂了”合上书“我忘了”;拿到小提琴就觉得自己能一曲《卡门》震天下,结果草草几个月就“退隐江湖”;自学时常止步于入门;间歇性坚持,持续性放弃。
可能并不是我们的孩子轻言放弃难坚持,有可能是我们制定的计划出了问题,就像是小脚穿大鞋,很难走得远。
那么,怎样才能制定一个科学又合理的学习计划呢?
元认知:学习背后最重要的能力
首先认识一下元认知。元认知被称为“思考中的思考,行为中的行为”。学习者可以通过元认知来了解、检验、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。
通俗一些,就是一个人的一部分有时候会跳出躯体,从上帝的角度看自己。
比如,看完一篇文章,你觉得看完了记住了,元认知则会问你:“你真的看完了?你记得多少?要不再回头看看?”
它类似于我们身体中的小雷达,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所处的学习阶段和情绪状态,是不是制定了正确目标,以及下一步该怎么走。
所以,在学习开始之前,利用元认知知识,设立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,就相当于开车有导航,游戏有攻略,操作有说明,简单又高效!
元认知知识包括个人、任务、策略的知识
简单一些就是:
1、个人的知识:
我的兴趣在哪里、优势是什么、我有哪些技能、不足是什么、怎样做到扬长避短?
2、任务的知识:
我要学的是什么、这项学科有什么特点、它和我之前学过的东西有什么联系?
3、策略的知识:
如何制定学习方法可以使我高效学完这门学科、如果出现问题我应该如何调整策略、当前的学习方法是否真的合适?
01
设计自问清单
学习开始之前,先和孩子一起思考问题,可以的话,将问题一一例举,作为制定计划的依据:
1、我喜欢的学习方式是什么?
2、我存在哪些差距和不足?
3、我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?
4、我应该先做什么?
5、......
学习期间还是一样多问问自己:
1、我目前的进度对吗?
2、我遇到了什么困难?
3、阻止我进步的关键是什么?
4、可以尝试什么方法?
5、......
02
避免假目标
什么是假目标?你一定见过或者为孩子制定过:
今年掌握200个新词、读50本书、写40篇读书笔记......
设立目标的基本格式都是:每年+数量。
为什么说这些是假目标呢?因为它这些目标没有结合实际需求,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,最后只是“从计划到放弃”。
读50本书的目的是什么?提升阅读速度?积累阅读素材?
以年为长度的计划,最后很可能在孩子写不完的作业和不定期的活动中被消磨。
与其走“量”不如走“质”,压缩目标保质期,将长期目标拆分成短、中期目标。
利用元认识知识当中的“策略的知识”,对孩子的学习目标进行合理监控,结合孩子的学年特征、学习周期、学习习惯进行适度调节,给孩子设立最终结果,增强执行意图。
比如:这个月,我们需要读完一本关于爱的书,看的过程中你可以记录一些关键词,书中提到了哪些问题?作者怎么解决的?你有更好的方法或者你有什么想法吗?现在你是书籍推销员,可以将它推销给谁?(1)
03
认识差距
知识差距: 将精力放在更关键、更重点的知识点上。学了很多知识≠掌握很多知识,只有当知识被运用才是有效的。互联网时代,信息获取不难,有效提取信息,高效运用,轻装上阵。
技能差距: 注重练习,给孩子寻找实践和发展技能的机会,才能在任务下达的时候,按时、高效完成。
动机差距: 给孩子树立一些规则、目标以及达成之后的奖励,让孩子认同学习规划,愿意去做而不是被迫去完成。
环境差距: 提供支持,不论是学习工具还是学习环境。当孩子开始新的学习之旅时,TA需要提供什么帮助,需要获得及时反馈和鼓励吗?需要怎样的调整以适应改变?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制定学习计划、实施计划到最后总结复盘计划中,不断完善的。(2)
参考资料:
(1)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莫蒂默·杰尔姆·阿德勒
(2)《认知设计:提升学习体验的艺术》德克森